工具資訊
什麼是 PolyAI
PolyAI 是一款面向企業的對話式語音助理平台,透過擬真的自然語音與高準確率的語音辨識與語意理解,能在全年無休的情境下即時接起每一通電話,為客戶提供流暢、可完成任務的自助服務。其核心理念是「客戶主導」的對話模式:不再以傳統按鍵式 IVR 限制來電者,而是允許使用者以自然語言直接表達問題與需求,系統會即時判斷意圖、擷取關鍵實體、查詢知識庫並串接後端系統,在同一通電話中完成查詢、預約、訂單追蹤、報修申請或票務處理;遇到複雜情境時,能將對話與上下文無縫交接給真人座席。對聯絡中心與客服團隊而言,PolyAI 可顯著縮短等待時間、緩解高峰塞車並降低人力成本,同時維持一致的品牌語調與服務品質。平台支援多語與多口音,並提供報表分析、質量監測與合規管控,協助企業以資料驅動方式持續優化對話體驗。藉由可配置的對話流程、語音風格與品牌人設,企業能在既有電話基礎設施與 CRM/工單系統上快速部署;透過 A/B 測試、意圖覆蓋率、自動化率與一次解決率等指標迭代,兼顧客服自動化、客戶體驗與營運效率的平衡,於多地營運與季節性量峰中保持穩定且可擴展的服務水準。
PolyAI 主要功能
- 客戶主導的對話引擎:以自然語言理解使用者意圖,避免僵化選單,支援自由表述與多輪對話。
- 擬真語音體驗:高品質 TTS 與語音風格配置,提供貼近真人的語調與情感,維持一致的品牌聲音。
- 高容錯語音辨識:針對口音、語速與口語化表達進行優化,嘈雜環境下亦維持辨識穩定性。
- 多語與多口音支援:適用跨地區營運,降低轉接與語言排程負擔。
- 知識與內容檢索:整合 FAQ、文件與知識庫,讓助理以最新資訊回應與解題。
- 任務自動化流程:涵蓋身分驗證、預約管理、訂單查詢、票務建立與資料更新等端到端操作。
- 電信與聯絡中心整合:連接現有電話號碼與路由策略,與聯絡中心平台協同運作。
- 系統串接能力:可與 CRM、ERP、訂單/工單、預約與庫存等核心系統交換資料。
- 分析與品質管理:提供意圖覆蓋率、自動化率、AHT、CSAT 等指標與對話錄音/轉錄審視。
- 合規與安全:支援權限控管、稽核軌跡與資料保護設定,符合企業級要求。
- 無縫真人轉接:在必要時將上下文與紀錄一併交接給座席,縮短重述時間。
- 快速部署與持續優化:以版本控管、測試與 A/B 實驗,縮短上線週期並持續改進。
PolyAI 適用人群
PolyAI 適合擁有高來電量與大量重複性查詢的企業與機構,包括旅宿與餐飲、零售與電商、物流與配送、金融與保險、電信、公用事業、醫療與門診預約、交通與旅遊及教育等。特別適合希望導入語音客服、強化 24/7 服務覆蓋、降低峰值壓力並提升一次解決率的聯絡中心與客服、客戶體驗(CX)與營運團隊;同時也適合 IT 與數位轉型部門,需在既有電話基礎設施與後端系統之上快速實現對話式 AI 的情境。
PolyAI 使用步驟
- 明確化目標與 KPI:定義自動化率、一次解決率、等待時間與服務等級等關鍵指標。
- 連接電話與路由:將既有號碼或分機導流至語音助理,配置高峰分流與溢出策略。
- 導入知識內容:整合 FAQ、說明文件與政策規範,建立可檢索的知識來源。
- 設計意圖與對話流程:盤點高頻需求,規劃多輪互動、澄清與錯誤復原路徑。
- 設定品牌語音與語氣:選擇語音風格,確保與品牌形象一致。
- 串接後端系統:連結 CRM、訂單/工單、預約與存取權限,落實端到端任務自動化。
- 建立升級與交接邏輯:定義何時轉接真人,並攜帶上下文與驗證結果。
- 測試與驗證:以封閉測試與 A/B 實驗檢驗意圖覆蓋率與完成率,修正瓶頸。
- 分段上線與監控:先行試點,再逐步擴大;以儀表板追蹤成效並持續訓練。
- 持續優化:依據錄音、轉錄與客戶回饋迭代話術、流程與知識內容。
PolyAI 行業案例
旅宿業可用 PolyAI 受理訂房查詢、修改預訂、會員點數與入住資訊,於熱門檔期分擔大量來電並維持一致服務水準;零售與電商可提供訂單狀態、退換貨流程與取貨資訊,減少人工查詢;物流與配送場景可支援包裹追蹤、重新投遞與地址更正;公用事業能處理帳單說明、報修與停電通報,必要時自動建立工單;金融與保險則可完成基本身分核對、信用卡掛失與申訴進度追蹤,再將複雜問題交接專員。這些情境共同特點是來電需求清晰、流程標準且與後端系統互動頻繁,藉由語音助理即可在單一通話中完成端到端服務,提升一次解決率與客戶滿意度。
PolyAI 收費模式
PolyAI 採企業級專案報價,通常會依通話量與時長、語言數量、對話複雜度、系統整合範圍、服務等級(SLA)與上線規模等因素綜合評估。常見費用項目可能包含導入與客製化、持續託管與維運、分析與優化服務等。對尚在評估的團隊,通常可先進行需求諮詢與試點(PoC)/小規模上線以驗證成效;若需確切方案與費用,建議直接與官方銷售洽談以取得報價。
PolyAI 優點與缺點
優點:
- 全年無休與即時接起,顯著降低等待與放棄率。
- 擬真語音與自然對話,提升體驗與任務完成率。
- 客戶主導的自由表述,減少傳統 IVR 的摩擦。
- 可與現有電話、聯絡中心與核心業務系統深度整合。
- 提供完整分析與質量管理,利於持續優化。
- 支援多語言與多口音,便於跨區域擴張。
- 良好可擴展性,平滑應對季節性量峰。
- 降低座席負載,讓人力專注高價值案例。
缺點:
- 初期導入需投入對話設計、資料建置與測試資源。
- 深度整合牽涉多部門協作與資安與合規審核。
- 極端或高複雜度情境仍須真人接手。
- 通話品質與噪音可能影響辨識效果。
- 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總體成本門檻可能較高。
- 策略與功能更新節奏受供應商路線圖影響。
PolyAI 熱門問題
-
問:PolyAI 與傳統 IVR 有何不同?
答:傳統 IVR 以選單與按鍵為主,PolyAI 則讓使用者以自然語言直接表達需求,系統自動判斷意圖並執行任務,必要時再無縫轉接真人。
-
問:是否支援多語與不同口音?
答:是。平台針對多語言與多種口音進行優化,可在跨區域營運時維持一致體驗,並依需要配置不同語音風格。
-
問:如何與既有電話與聯絡中心系統整合?
答:可透過既有的號碼與路由策略將來電導流至語音助理,並與聯絡中心平台與 CRM/工單系統串接,以共享上下文與紀錄。
-
問:上線時程通常需要多久?
答:視情境複雜度而定。若以高頻、流程明確的任務為起點,經過需求盤點、整合與測試後,可於數週至數月完成試點並逐步擴大。
-
問:怎麼保障資料安全與合規?
答:支援權限控管、稽核軌跡與資料保護設定,並依企業政策配置保留與遮罩策略;敏感流程可採最小存取與審批機制。
-
問:面對強烈口音或嘈雜環境時,如何維持準確率?
答:可透過話術優化、重述提示、關鍵欄位驗證與前置確認提高魯棒性,並搭配音訊前處理與情境化語彙。
-
問:如何衡量導入成效?
答:常見指標包含自動化率、一次解決率、平均處理時間(AHT)、客戶滿意度(CSAT)、放棄率與轉接比例,並搭配錄音與轉錄進行質量稽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