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idi AI
打開網站-
工具介紹:Heidi 醫療AI書記:轉寫門診、生成筆記,語音控制與游標指引聽寫,自訂模板與多語支援,減少文書負擔,讓醫師更專注病人。
-
收錄時間:2025-10-21
-
社群媒體&信箱:
工具資訊
什麼是 Heidi AI
Heidi AI(由 Heidi Health 推出)是一款面向臨床場域的 AI 醫療書記與轉錄助理,旨在於門診、會診與遠距醫療過程中,自動將醫病對話轉為精準文字,並據此生成結構化的臨床筆記(例如 SOAP、主訴與現病史、體檢發現、評估與處置計畫),有效減少醫療人員的文書負擔。它透過游標導向聽寫(cursor‑guided dictation)、語音控制、自訂範本與多語言支援,讓臨床人員在不離開現有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快速修訂、插入或完成紀錄,同時維持與病患的互動與目光接觸。Heidi AI 已在 50 多個國家被採用,其核心價值在於把時間還給臨床決策與病人溝通,提升看診效率、筆記一致性與可讀性,並促進醫療人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Heidi AI 主要功能
- 醫病對話轉錄:即時或會後將看診對話轉為文字,降低手動紀錄與遺漏風險。
- 臨床筆記生成:依常見結構(如 SOAP)自動草擬病歷內容,包含主訴、現病史、評估與計畫等段落。
- 游標導向聽寫:以游標定位在任何輸入框位置進行聽寫與內容插入,便於精準微調。
- 語音控制:透過語音指令執行插入段落、套用範本與簡單編輯,減少鍵盤滑鼠操作。
- 自訂範本:為不同專科與情境建立常用敘述與區塊,快速重用並維持紀錄一致性。
- 多語言支援:支援多語環境與跨國團隊協作,適用雙語看診或不同語系的醫療團隊。
- 工作流程整合:生成的筆記可複製貼上或依可用選項導出至既有系統,降低切換成本。
- 會後審閱與校正:提供草稿審閱、增補與修訂流程,確保臨床用語與紀錄品質。
Heidi AI 適用人群
適合基層醫療、專科門診、住院會診與遠距醫療的臨床醫師、護理師、醫師助理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亦適用需要撰寫會診紀要、治療紀錄與追蹤摘要的團隊。對於跨語系服務、需要標準化病歷模板或希望減少文書時間的小型診所與大型醫療體系皆具價值。
Heidi AI 使用步驟
- 註冊並登入帳號,於個人與診所設定中完成基本偏好。
- 授與麥克風權限,確認收音品質與安靜環境。
- 選擇專科與筆記格式,建立或匯入自訂範本與常用語句。
- 開始看診時啟動轉錄或聽寫,必要時使用語音控制執行插入與編輯。
- 看診結束後檢視自動生成的草稿,補充要點與臨床判斷。
- 以游標導向聽寫或鍵入方式微調字句,確保術語與結構正確。
- 將完成的筆記複製貼上或依可用選項導出至既有系統。
- 回顧案例並優化自訂範本,持續提升準確性與產出效率。
- 於需要時切換或設定多語言,提升跨語系看診與團隊協作的體驗。
- 在每次錄音前取得病患知情同意,遵循所在地的隱私與合規要求。
Heidi AI 行業案例
在基層家庭醫學門診,醫師於診間開啟轉錄並使用語音控制插入「現病史」與「計畫」,會後在數分鐘內完成 SOAP 草稿,縮短收班整理時間。於皮膚科或骨科等專科,團隊建立自訂範本統一術語與結構,提升跨醫師紀錄的一致性。遠距醫療平台則透過多語言支援處理跨境病患諮詢,讓醫師專注臨床溝通,同時保留清晰的會診紀要以供追蹤。
Heidi AI 收費模式
Heidi AI 的定價與方案可能因功能層級、使用者數量與機構規模而異;建議參考官方公布的最新方案或與銷售團隊洽詢,以取得最符合科別與流程需求的配置與報價。
Heidi AI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大幅減少臨床文書時間,將注意力回歸病人照護。
- 自動生成結構化筆記,提升紀錄一致性與可讀性。
- 游標導向聽寫與語音控制,降低切換與輸入成本。
- 自訂範本貼合專科需求,便於團隊標準化。
- 多語言支援,適用跨語系看診與國際團隊。
- 可融入現有流程,透過複製貼上或可用導出方式快速落地。
缺點:
- 語音辨識受環境噪音、口音與收音設備影響,仍需人工複核。
- 與既有系統的整合深度與可用性,可能依機構與地區而異。
- 導入初期需要調整流程與建立範本,存在學習曲線。
- 需遵循當地隱私與合規要求,並建立病患同意流程。
Heidi AI 熱門問題
問題 1: Heidi AI 產出的筆記支援 SOAP 結構嗎?
支援以 SOAP 為核心的結構化筆記,並可透過自訂範本調整段落與用語。
問題 2: 是否支援多語言與不同口音?
提供多語言支援;為獲得更佳準確度,建議使用良好收音設備與清晰發音。
問題 3: 能否與現有電子病歷(EHR/EMR)配合?
可將筆記複製貼上至既有系統,或依可用選項導出;實際整合方式請以官方支援與機構環境為準。
問題 4: 看診時使用會影響醫病互動嗎?
透過語音控制與自動轉錄可減少鍵盤輸入,降低對談被中斷的機率;建議於錄音前取得病患知情同意。
問題 5: 導入需要多長時間?
視團隊規模與範本準備程度而定。先以小型場景試行、逐步優化範本,可更快達到穩定效果。
問題 6: 是否能完全取代人工紀錄?
不建議完全取代。AI 可顯著減負,但臨床判斷與關鍵內容仍需醫療人員審閱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