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ofy
打開網站-
工具介紹:Figma/XD 一鍵轉 React/Next.js 等前端生產級程式碼,支援元件化、響應式與原型,交付加速 5–10 倍。
-
收錄時間:2025-10-28
-
社群媒體&信箱:
工具資訊
什麼是 Locofy AI
Locofy AI 是一款將設計稿快速轉換為可維護、可上線的前端程式碼的工具,目標是把設計到開發之間最費時的切版與重複性工作自動化。它支援匯入 Figma 或 Adobe XD 的設計,並可輸出對應的 React、React Native、HTML/CSS、Next.js、Gatsby 等技術棧,讓團隊在既有設計工具與開發流程中無縫導入,不需大幅更動工作方式。透過在設計中標註版面結構、定義元件與狀態、設定響應式規則與互動,使用者可以即時預覽可點擊的原型,並在確認視覺與體驗後直接匯出生產等級的前端代碼或進行部署。對產品團隊來說,Locofy AI 的核心價值在於縮短設計與工程的交接週期、減少手工切版誤差、提升 UI 一致性與代碼品質,讓設計資產能更快落地為行動應用與網站的實際介面,同時保留開發者對程式碼結構、命名與元件化的掌控,進一步加速產品上線與迭代效率。
Locofy AI 主要功能
- 設計稿匯入與外掛整合:支援從 Figma 與 Adobe XD 匯入,直接在設計工具內標註與設定,降低切換成本。
- 多框架代碼輸出:可轉換為 React、React Native、HTML/CSS、Next.js、Gatsby 等,貼合主流前端技術棧。
- 元件化與重用:將設計區塊定義為可重複使用的元件,支援狀態、變體與屬性設定,利於模組化開發。
- 響應式布局設定:在設計階段標註斷點與排列規則,輸出時自動生成適配桌機、平板與手機的版面。
- 即時原型與互動預覽:提供可點擊、可測試的原型,提早驗證體驗並縮短設計審核與開發溝通時間。
- 代碼品質與結構控制:可調整檔案結構、命名與樣式策略,產出開發者友善、易讀易維護的前端代碼。
- 資產與樣式同步:自動整理圖像、字體與樣式標記,減少手動搬運與遺漏。
- 匯出與部署選項:支援下載代碼或推送至版本庫,亦可一鍵部署到常見前端託管平台以便快速驗收。
- 協作與交接:以原型與代碼為中心的溝通介面,幫助設計、前端與產品人員對齊規格與期望。
Locofy AI 適用人群
Locofy AI 適合需要將高保真設計迅速轉為前端介面的團隊與個人,包括:期望加速 MVP 與上市時程的新創團隊;希望縮減切版工時並建立穩定元件庫的前端工程師;需要可互動且可落地原型的產品經理與設計師;承接多專案、重視效率與一致性的接案與代理商;以及嘗試將設計系統落實為生產代碼的企業與教育訓練單位。在設計交接頻繁、迭代快速、且前端資源有限的場景中特別具效益。
Locofy AI 使用步驟
- 在 Figma 或 Adobe XD 安裝外掛並開啟設計檔,選擇需要轉換的頁面與畫面範圍。
- 標註結構與語意:定義容器、區塊與層級,設定標題、清單、按鈕等元素的語意,以利輸出更語意化的 HTML/JSX。
- 建立元件與變體:將重複區塊抽取為元件,設定狀態、屬性與可重用規則,便於後續維護與擴充。
- 設定響應式行為:指定斷點、排列方式與伸縮規則,確保在不同裝置上呈現一致且可用。
- 定義互動:為按鈕、連結與導覽設定點擊、切換或跳轉行為,生成可操作的原型。
- 預覽與校對:在即時原型中檢查版面、互動與邏輯是否符合預期,與團隊完成審核。
- 選擇技術棧與代碼選項:設定 React、React Native、HTML/CSS、Next.js、Gatsby 等輸出目標與代碼風格。
- 匯出或部署:下載完整代碼、推送至版本庫,或一鍵部署到前端託管平台,交付給工程與測試環節。
Locofy AI 行業案例
電商新創以 Figma 製作產品列表與結帳流程,透過 Locofy AI 建立元件與斷點設定,快速輸出 Next.js 頁面雛形,工程師僅需補上資料串接與商業邏輯即可上線;數位代理商在多客戶專案中,把設計系統元件標準化並重用,利用批次轉換加速 React 與 HTML/CSS 的切版交付,縮短專案週期;行動應用團隊用 React Native 目標輸出,先以可互動原型驗證路由與操作流程,再將代碼導入既有專案,降低重工風險;企業內部產品則把既有設計規範與元件命名同步到代碼層,提升跨團隊一致性與可維護性。
Locofy AI 優點與缺點
優點:
- 大幅縮短設計到前端代碼的交接時間,降低手工切版成本。
- 支援多種主流前端框架與平台,與既有技術棧相容。
- 元件化與響應式設定在設計階段完成,輸出更一致、更易維護的介面。
- 提供可互動原型,提前發現體驗與版面問題,減少返工。
- 代碼結構與命名可調整,較符合開發者習慣與專案規範。
- 協作導向的流程,讓設計、產品與工程更容易對齊。
缺點:
- 複雜商業邏輯、資料串接與特殊動畫仍需工程師手動實作與優化。
- 產出品質高度依賴設計檔的結構與標註完整度,前期需要建立規範。
- 自動化輸出的代碼風格需與團隊標準對齊,可能需要後續整理。
- 跨平台細節(特別是行動端)仍可能需要針對性調整與測試。
- 初次導入需學習標註與設定方式,對流程成熟度有一定要求。
Locofy AI 熱門問題
-
問:Locofy AI 支援哪些設計工具與前端框架?
答:可從 Figma 與 Adobe XD 匯入設計,並輸出 React、React Native、HTML/CSS、Next.js、Gatsby 等常見技術棧。
-
問:輸出的代碼能直接用於生產環境嗎?
答:是。工具以生產等級前端為目標輸出,但實際上線前仍建議依專案需求進行整合、最佳化與測試。
-
問:是否可以自訂代碼結構與命名規則?
答:可以。可在輸出前設定檔案結構、命名與樣式策略,讓代碼更貼近團隊規範。
-
問:如何處理響應式設計與不同裝置適配?
答:在設計階段即可設定斷點與排列規則,輸出時自動生成相對應的響應式版面配置。
-
問:能否先預覽互動與流程再匯出代碼?
答:可以。可建立可點擊的即時原型,先驗證體驗與路由,再決定匯出或部署。
-
問:部署方式為何?
答:除了下載代碼並導入既有專案外,也可一鍵部署到常見前端託管平台,快速完成驗收或示範。
-
問:導入 Locofy AI 會不會限制既有工作流程?
答:不會。它設計為嵌入既有設計工具與開發流程,重點在於加速切版與交接,同時保留工程師的控制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