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fy
打开网站-
工具介绍:开源Dify LLMOps平台,助力生成式AI应用快速构建与运营;集提示词管理、RAG、工作流于一体,支持持续优化与集成。
-
收录时间:2025-10-21
-
社交媒体&邮箱:
工具信息
什么是 Dify AI
Dify AI 是一款开源的大语言模型运维与应用平台,面向希望快速构建与运营生成式应用的团队与个人。它通过可视化方式管理提示词、数据集、工具调用与工作流,使用户在数分钟内即可搭建对话助手、知识问答、内容生成器,或将大模型能力稳定嵌入现有业务系统,并进行持续迭代优化。平台支持构建“助手接口”和可定制助理,内置检索增强生成引擎、编排工作室、提示词开发环境、企业级治理与监控、后端即服务能力、智能体与自动化流程等。Dify AI 覆盖从原型到生产的全链路:模型接入与切换、知识库与向量检索、推理与工具调用、质量评测、观测与成本控制、灰度发布与版本管理,兼顾易用性与可扩展性,同时支持自托管与云托管,适配多种企业合规场景。
Dify AI主要功能
- 可视化编排:通过拖拽式组件构建对话逻辑、工具调用与工作流,减少手写代码工作量。
- 提示词开发环境:提供版本管理、参数调优与测试沙箱,支持多人协作与回滚。
- 检索增强生成:内置向量索引、分片与重排策略,将企业知识库接入对话与生成流程,提升准确性与可追溯性。
- 数据集与知识库:集中管理文档、结构化数据与标签样本,用于召回、微调前准备与评测。
- 智能体与工具调用:配置多工具协作与函数调用,让助理具备搜索、数据库查询、业务系统操作等能力。
- 质量评测与对比:支持离线评测、对话回放与多方案对比,持续改进提示词与策略。
- 观测与成本控制:提供调用日志、用量统计、错误追踪与费用看板,辅助容量与预算管理。
- 接口与集成:一键发布助理与应用接口,便于嵌入网页、小程序或现有后端服务。
- 企业级治理:支持成员与权限控制、审计日志、环境隔离与密钥管控,满足团队协作与合规需要。
- 自托管与云托管:既可本地化部署以保障数据主权,也可使用云端托管快速上线与运维。
Dify AI适用人群
适合希望以较低门槛构建与运营大模型应用的开发者、产品经理、数据与算法团队、企业信息化与创新部门、客服与运营团队、内容与市场团队,以及需要将对话助理、知识问答或自动化流程集成到业务系统的中小企业与初创团队。
Dify AI使用步骤
- 注册或部署平台:选择云托管快速体验,或在本地/私有云完成自托管部署与初始化。
- 接入模型服务:在设置中配置所需模型的密钥与参数,并选择默认模型与备选方案。
- 创建应用或助理:基于模板或从空白开始,确定对话方式、系统角色与核心目标。
- 编写与调试提示词:在提示词环境中迭代指令与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测试与对比。
- 接入知识库:导入文档或数据集,配置切分、向量化与检索策略,实现检索增强生成。
- 编排工作流与工具:通过可视化节点设置函数调用、第三方服务与业务系统连接。
- 评测与观测:使用离线测试集与对话回放优化效果,并查看日志、用量与费用。
- 发布与集成:生成接口或嵌入组件,上线到网页、移动端或内部系统,并进行版本管理与灰度发布。
Dify AI行业案例
在客户服务场景,企业以现有知识库与历史工单构建智能客服,实现常见问题自助解答与工单分流;在内部知识问答,连接制度文档与产品手册,为销售与售后提供实时检索与准确回复;在电商与营销,结合商品信息与活动策略生成多渠道文案,并可按品牌语调统一风格;在运营与数据分析,利用智能体自动汇总报表、查询数据库并生成可读结论;在研发协作,通过工作流驱动代码片段生成、变更说明与测试用例草拟,缩短从想法到交付的周期。
Dify AI收费模式
Dify AI 作为开源项目可免费自托管,适合对数据主权与灵活性有要求的团队。官方亦提供云托管服务,通常包含基础免费额度以便评估与原型验证,并提供按订阅或用量计费的升级方案,面向团队协作、企业治理与技术支持等进阶需求。具体价格与配额以官方公布为准。
Dify AI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开源可自托管,便于定制与满足合规要求。
- 可视化编排降低门槛,加速从原型到生产落地。
- 内置检索增强生成与知识库管理,提升回复准确性与可溯源性。
- 完善的观测、评测与成本控制能力,支持持续优化。
- 支持多模型接入与切换,减少供应商锁定风险。
- 企业级权限与审计,适配团队协作与治理。
缺点:
- 复杂业务编排与深度定制仍需一定开发能力与运维投入。
- 模型调用成本与性能受外部模型服务与数据质量影响较大。
- 部分高级能力主要在云托管或企业方案中提供,需评估成本。
Dify AI热门问题
-
问题 1: 是否支持自托管与私有化部署?
支持。可在本地或私有云部署,并结合内部存储与网络策略,保障数据安全与合规。
-
问题 2: 如何接入不同的大语言模型?
在平台的模型设置中配置相应密钥与参数即可完成接入,并可为不同场景选择或切换模型方案。
-
问题 3: 不写代码能否搭建应用?
可以。借助可视化编排、模板与嵌入式组件即可快速上线;也可结合接口与插件实现更深的定制。
-
问题 4: 如何提升回复的可靠性与可追溯性?
建议使用检索增强生成,接入权威知识库并启用重排与引用展示,同时通过评测集与对比实验持续优化。
-
问题 5: 平台是否支持团队协作与权限管理?
支持。可配置成员角色、环境隔离与审计日志,满足多团队协同与治理要求。
-
问题 6: 如何控制成本与监控效果?
通过用量统计、费用看板与调用日志观察消耗与异常,结合缓存、召回策略与模型选择进行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