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AI 3D模型生成器
- Luma AI

Luma AI
打開網站-
工具介紹:一鍵擷取寫實3D,支援iOS/ARKit與Web API,USDZ/GLTF輸出,快速生成資產與場景,適用遊戲與VFX。
-
收錄時間:2025-10-21
-
社群媒體&信箱:
工具資訊
什麼是 Luma AI
Luma AI 是一套以神經渲染為核心的 3D 擷取與重建平台,主打將現實世界以高寫實度(包含細節、材質與反射)轉換為可用的數位資產與環境。它透過 iOS App、Web 與 API,協助使用者以日常裝置拍攝多視角影像或影片,並在雲端完成重建、優化與輸出,讓 VFX、遊戲開發、AR/VR、電商與設計團隊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落地的 3D 模型。Luma AI 支援主流平台與格式(如 ARKit、iOS、Web、USDZ、GLTF、Blender),可直接融入既有內容管線,降低專業門檻,將電影級的視覺效果帶入日常創作與商業製作流程。
Luma AI 主要功能
- 高寫實 3D 擷取:以多視角影像重建出保留細節與反射表現的模型與環境,適合道具、產品與室內空間。
- 雲端重建與優化:自動化上傳處理,免去繁瑣算圖配置,快速得到可檢視與可導出的結果。
- 網頁即時檢視與分享:在瀏覽器中預覽成果,支援嵌入頁面,便於團隊審稿與對外展示。
- 多格式輸出:支援 USDZ、GLTF 等常用格式,並與 ARKit、Blender 等工具相容,利於跨平台整合。
- API 與工作流程整合:提供 Web/API 以程式化批次上傳、處理與下載,植入既有的內容製作管線。
- 模型清理與對齊:提供裁切、對齊與範圍控制,讓資產更容易被遊戲引擎或 DCC 工具接手。
- 資產與環境佈局:支援物件級與場景級擷取,可作為 VFX 前期勘景、遊戲關卡雛形或 AR 展示基礎。
Luma AI 適用人群
適合需要快速獲得高寫實 3D 資產的團隊與個人,包括 VFX 與後期工作者、遊戲與 XR(AR/VR/MR)開發者、工業設計與產品包裝團隊、建築與室內可視化從業者、電商與行銷內容製作、文創與教育單位,以及內容創作者與小型工作室等。
Luma AI 使用步驟
- 準備拍攝:在光線均勻的環境下擺放物件或規劃場景繞行路線,避免強烈曝光變化與快速移動。
- 擷取素材:使用 iOS App 依指引繞行拍攝,或於 Web 上傳多視角影片/照片組。
- 雲端重建:建立專案並上傳,等待系統完成重建與優化,稍後即可在瀏覽器中預覽。
- 檢視與調整:在網頁檢視器中旋轉、縮放、檢查細節,視需要進行裁切、對齊與範圍調整。
- 匯出與整合:選擇 USDZ、GLTF 等格式下載,導入 ARKit、Blender 或遊戲引擎使用;亦可嵌入網頁分享。
- API 自動化(選用):透過 API 進行批次上傳、佇列處理與資產拉取,串接現有製作管線。
Luma AI 行業案例
在電影與廣告製作中,工作室以 Luma AI 快速掃描道具與場景,獲得可直接合成的 3D 素材,加速前期預視與後期替換。在遊戲與 XR 專案,團隊以手機擷取現實物件,匯出為 GLTF/USDZ 後導入引擎,快速搭建可互動原型。電商品牌用其生成可旋轉預覽的產品模型,嵌入商品頁,提升用戶理解與轉化。建築與室內可視化則以環境擷取做方案比較與遠端溝通,縮短決策週期。教育與文博單位可用於實物典藏的數位化與線上展覽。
Luma AI 收費模式
官方提供多平台應用與雲端處理服務,實際定價可能依導出格式與解析度、處理用量與 API 配額、團隊與企業需求而異。是否含免費版或試用、商用授權範圍與發票需求等,建議以官方最新公告與定價頁為準,企業可洽談客製方案。
Luma AI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高寫實度與良好反射/材質表現,適合視覺要求嚴格的 VFX 與產品展示。
- 以 iOS 與 Web 為中心的簡化流程,門檻低、上手快。
- 雲端自動化處理,節省硬體投入與繁瑣設定。
- 支援 USDZ、GLTF,易於整合至 ARKit、Blender 與各類引擎。
- API 便於批量化與管線自動化,適合團隊與企業部署。
- 可嵌入網頁的 3D 檢視,方便審稿、分享與行銷展示。
缺點:
- 拍攝品質(光線穩定、繞行軌跡、遮擋程度)對重建成敗影響較大。
- 大型場景或高解析輸出需要更長雲端處理時間與穩定上傳環境。
- 以 iOS 為主的行動端支援,非 iOS 用戶需改以 Web/相機素材上傳。
- 雲端處理涉及素材上傳與資料合規,需留意權限與隱私要求。
Luma AI 熱門問題
-
問題 1: Luma AI 與傳統攝影測量或雷射掃描有何差異?
它以神經渲染/神經重建為核心,重點在高寫實外觀與快速流程,硬體門檻低;而傳統方法更側重幾何精度與專業設備。實務上可依需求搭配使用。
-
問題 2: 支援哪些輸出格式與平台?
常見支援 USDZ、GLTF,並可於 ARKit、iOS、Web 與 Blender 等工具鏈中使用,便於跨平台整合與發佈。
-
問題 3: 需要專業相機嗎?
不一定。多數情境下以 iPhone 拍攝即可達到良好效果;若有需求,也可上傳高品質相機素材以追求更高細節。
-
問題 4: 可以用於商業專案與授權發佈嗎?
多數情況可用於商業工作流程,但具體的商用授權、素材權利與發佈規範需遵循官方服務條款與專案合約。
-
問題 5: 如何將成果嵌入網站或行動應用?
可使用內建的網頁檢視器進行嵌入,或匯出 GLTF/USDZ 後搭配 WebGL/ARKit 等框架;若需自動化,建議使用 API 串接。
-
問題 6: 是否適合大型室內或戶外環境擷取?
支援環境級擷取,但需規劃穩定繞行路線、控制曝光,並預留上傳與雲端處理時間,以確保品質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