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ed
打開網站-
工具介紹:AI醫療書寫助理:聆聽轉寫與摘要問診,自動成文;串接EHR,多專科適用,節省文書時間。讓醫師更專注照護,提升合規紀錄
-
收錄時間:2025-10-21
-
社群媒體&信箱:
工具資訊
什麼是 Freed AI
Freed AI 是一款專為臨床現場打造的 AI 醫療書記(medical scribe)。它在診間或視訊看診過程中主動聆聽醫病對話,將自然語音即時或會後轉寫為精準文本,並進一步自動摘要就診重點,整理為可用的臨床文件與病歷筆記。透過結構化輸出與可編輯的草稿流程,Freed AI 協助醫療專業人員快速完成記錄、評估與計畫等欄位,減少重複輸入與往返修訂的時間,讓醫師與護理團隊能把更多心力放在病人照護。工具同時支援多種醫療專科語境與表述偏好,並可與既有電子病歷(EHR)工作流程整合,使生成的就診摘要與臨床紀錄更容易被系統接納與留存;在保持臨床可讀性的前提下,亦保留人工審閱與細節補充,確保內容準確與合規。無論是門診、日間手術前後評估,或慢性病追蹤會談,Freed AI 都能協助捕捉關鍵症狀、既往史、處置與追蹤事項,形成一致、條理清楚的紀錄。對醫療機構而言,這代表更高的文書效率與更穩定的紀錄品質;對臨床個人使用者而言,則能縮減加班撰寫病歷的負擔,降低倦怠,並促進跨團隊溝通。
Freed AI主要功能
- 聆聽與轉寫:在就診過程中收集語音,將醫病對話準確轉為文字,支援即時或會後轉寫,降低手動記錄負擔。
- 自動摘要與臨床文書草稿:萃取就診重點,產出條理清晰的就診摘要與臨床紀錄草稿,便於後續審閱與補充。
- 結構化輸出:以結構化段落與欄位呈現資訊,使病歷內容更易閱讀與檢索,提升跨團隊溝通效率。
- 與 EHR 整合:支援與電子病歷系統的工作流程整合,草稿可同步或便捷匯入,減少重複輸入。
- 多專科支援:適配多種醫療專科語境與術語表述,提升在不同診別下的可用性與準確度。
- 人工審核與編輯:提供可編輯的審核流程,臨床人員可快速校對、補充與確認關鍵資訊。
Freed AI適用人群
Freed AI 適合需要高效完成臨床紀錄的醫療專業人員,如醫師、護理師、醫師助理、執業護理師與門診團隊;同時也適用於診所與醫院門診、亞急性與慢性病追蹤門診,以及需要規範化紀錄的多專科場景。對於希望減少文書時間、提升就診紀錄一致性與可讀性的醫療機構與個人使用者,Freed AI 能有效融入既有 EHR 流程,協助專注於病人照護。
Freed AI使用步驟
- 建立帳戶並設定專科偏好、筆記格式與常用欄位。
- 於就診前準備收音裝置,啟動聆聽或選擇上傳錄音的方式。
- 看診過程中自然交流,Freed AI 自動進行語音轉寫與重點擷取。
- 就診結束後於介面查看自動生成的就診摘要與臨床文書草稿。
- 依臨床判斷進行編輯與校對,補充必要細節與計畫。
- 確認無誤後同步或匯入至 EHR,完成留存與後續流程。
Freed AI行業案例
在家庭醫學門診中,Freed AI 於看診同時轉寫並整理就診重點,醫師於門診結束後僅需數分鐘審核與補充,即可完成病歷,顯著減少下班後的文書時間。於骨科或復健相關專科,工具可聚焦疼痛部位、功能受限與處置計畫等關鍵片段,形成結構化紀錄以支援後續追蹤。在兒科門診,Freed AI 整理主訴、病史與家長觀察重點,讓跨職別團隊更快掌握病人狀況,提升溝通效率與紀錄一致性。
Freed AI優點和缺點
優點:
- 大幅減少手動撰寫病歷的時間,降低行政與文書負擔。
- 自動摘要搭配結構化輸出,提升紀錄的一致性與可讀性。
- 與 EHR 工作流程整合,減少重複輸入與系統切換。
- 支援多專科語境,適用多元臨床場景。
- 保留人工審核與編輯,兼顧效率與臨床準確性。
缺點:
- 品質受音訊環境影響,噪音或多人同時發言可能降低轉寫準確度。
- 對特殊術語、口音或非常規表述仍需臨床人員校對。
- 需配合既有 EHR 與院內流程調整,初期導入可能需要培訓與協作。
- 依賴網路連線進行轉寫與生成,離線環境可用性有限。
Freed AI熱門問題
-
問題 1:
Freed AI 會取代醫療書記或醫師的文書工作嗎?
不會。Freed AI 產出的是可編輯的臨床文書草稿,最終內容仍需由臨床人員審核與確認。
-
問題 2:
Freed AI 是否能與我的電子病歷(EHR)整合?
工具設計可融入既有 EHR 流程,支援同步或便捷匯入筆記;具體整合方式與支援範圍建議向供應商與院內 IT 確認。
-
問題 3:
支援哪些醫療專科?
Freed AI 支援多專科使用情境,如內科、家庭醫學、骨科、婦產與兒科等,可依需求調整語境與輸出格式。
-
問題 4:
使用時是否必須連網?
多數情況下需要網路以完成語音轉寫與內容生成;實際需求依產品版本與部署方式而定。
-
問題 5:
如何確保患者資訊不被誤用?
建議遵循院方政策與法規,於取得患者適當同意後使用,並由臨床人員進行審核與權限管理;合規與資料處理細節請向廠商與院方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