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AI App 建立工具
- Anything

Anything
打開網站-
工具介紹:用一句話描述即可生出網站與App,零程式一站整合,全流程內建,支援Web與行動端同步上線,免外掛,設計不帶AI感。
-
收錄時間:2025-10-21
-
社群媒體&信箱:
工具資訊
什麼是 Anything AI
Anything AI 是一款專為「不用寫程式也能做產品」而打造的 AI 代理。使用者只需以自然語言描述想要的網站、工具或應用程式,系統便能自動將想法轉化為可運行的網頁、行動 App,或同時生成跨平台版本。它把需求理解、功能規劃、介面設計、原型與交付串成一條龍流程,並著重於產出不帶 AI 感的視覺與互動設計,使成果更貼近人類設計師的美感與可用性。平台提供所需能力於同一環境內完成,省去在多套外部工具間切換的成本與風險。透過對話式迭代,使用者可持續微調功能、流程與品牌風格,系統同步更新畫面與體驗。相較傳統 No-Code 著重「拖拉拼裝」,Anything AI 更強調從零到一的自動生成,讓團隊把心力放在策略與內容,快速把概念推向可上線的產品。
Anything AI 主要功能
- 自然語言生成產品:以描述需求的方式,直接產出網站、行動應用程式或兩者兼備的版本。
- 跨平台交付:一套需求可對應 Web 與 Mobile,不必重複規劃與設計。
- 人性化介面設計:自動生成的版面與視覺避免「AI 感」,更符合品牌與可用性期待。
- 一站式工具鏈:從規格構思、畫面與流程到預覽、測試與發佈,所需能力皆在同一平台內完成。
- 互動與流程建構:將需求轉為頁面結構、導覽邏輯與關鍵互動,減少手動配置。
- 對話式迭代:以多輪指令微調功能、語氣與風格,快速收斂到可用成品。
- 模板與組件:常見頁面與常用元素可快速套用與替換,縮短從草稿到成品的時間。
- 即時預覽:邊調整邊查看效果,降低來回溝通成本。
Anything AI 適用人群
適合需要快速把想法化為產品的個人與團隊,例如新創創辦人、產品經理、行銷與內容團隊、設計師、教育與活動單位、自由工作者,以及希望建立內部工具的中小企業。也適用於驗證商業概念(MVP)、加速原型製作、替換輕量型網站或活動頁,或在有限資源下推出跨平台體驗。
Anything AI 使用步驟
- 建立專案並登入平台。
- 用自然語言描述要解決的問題、核心功能與預期使用者。
- 選擇輸出目標(Web、行動 App,或兩者皆要),並設定基本風格方向。
- 檢視系統生成的頁面、流程與設計提案,補充或修正細節。
- 透過對話式指令微調功能與文案,反覆預覽與測試互動。
- 完成關鍵頁面與流程後,進行整體檢查與可用性驗證。
- 一鍵發佈或打包,將成果上線或交付給合作成員。
Anything AI 行業案例
電商品牌可用 Anything AI 迅速生成具商品展示、購物流程與內容頁的跨平台體驗,驗證新品需求;教育單位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課程介紹與報名 App,讓學員在手機端完成查詢與提交;活動主辦方可生成報名網站與現場指南,快速更新時程與地圖;B2B 新創可做出資料收集與儀表板原型,與潛在客戶討論需求;中小企業則能建立內部申請流與資源查詢工具,減少手動流程。
Anything AI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以自然語言驅動,降低無程式背景者的上手門檻。
- 同時支援網頁與行動應用程式,縮短跨平台開發時間。
- 設計成果更接近人工審美,降低「AI 感」帶來的違和。
- 一站式完成規劃、設計、預覽與發佈,無需切換多套工具。
- 對話式迭代速度快,適合驗證點子與製作 MVP。
缺點:
- 高度客製或複雜邏輯需求,可能仍需人工調整與專業介入。
- 生成式流程帶來的可預測性有限,需要反覆測試與審核。
- 依賴單一平台的產出與格式,長期可能面臨遷移成本。
- 品牌一致性與細節雕琢,仍需設計與內容人員把關。
Anything AI 熱門問題
-
問題 1: Anything AI 與傳統 No-Code 工具有何不同?
傳統 No-Code 多以拖拉元件為主;Anything AI 以自然語言直接生成頁面、流程與設計,強調從零到一的自動化與跨平台交付。
-
問題 2: 能同時輸出 Web 與行動 App 嗎?
可以。Anything AI 支援產出網頁、行動 App,或同時生成兩者,避免重複規劃與設計。
-
問題 3: 生成的介面會不會看起來很「AI」?
平台特別著重於設計品質與可用性,力求產出不帶「AI 感」的視覺與互動,貼近人類設計師的風格。
-
問題 4: 需要安裝其他外部工具嗎?
不需要。Anything AI 將規劃、設計、預覽與發佈所需能力整合在同一平台,減少外部依賴。
-
問題 5: 沒有工程背景也可以使用嗎?
可以。以自然語言描述需求即可開始,適合非工程背景的創作者、行銷與商務人員使用。
-
問題 6: 生成後還能手動調整嗎?
能。你可透過多輪指令或細部編修微調功能、內容與風格,以符合品牌與體驗要求。

